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古代的军事编制单位。①古以战车25乘为一偏; 又以9乘为小偏, 15乘为大偏。《左传·桓公五年》: “先偏后伍。”杜预注:“《司马法》:单战二十五乘为偏。”又《成公七年》: “以两之一卒适吴, 舍偏两之一焉。”杜预注:“《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车九乘为小偏, 十五乘为大偏。” ②50人为一偏。《左传·宣公十二年》: “其君之戎, 分为二广, 广有一卒, 卒偏之两。”服虔注:“五十人曰偏。”《新五代史·梁臣传》: “从周以千钱置大盘中, 为行阵偏伍之状, 示以出入进退之节。 ......     (共246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商代的兵制

    据甲骨文记载,中国商代的军队主要由车兵和徒卒(步兵)组成。作战时车兵是主力部队。车兵以车为单位,车上甲士三人,呈品字形,在前御马者为御者,在左持弓者为射手,在右持戈矛者为击刺手。战车之后跟随徒卒。车兵和

    380字 122
  • 三师

    商代的军事建制。商代的军队组织分右、中、左三师。《殷契粹编》五九七片:“丁酉贞,王作三师,右、中、左。”参见“师”。

    60字 85
  • 民军制

    中国古代最早以民为兵的制度。商、周时代,兵役寓于田制之中,有受田权利的成年男子均有服兵役的义务,平时耕牧为民,战时出征为兵。参见“商代的兵制”、“西周兵制”。

    83字 93
  • 西周兵制

    西周实行国人为兵的等级制度。所谓“国人”,与“野人”相对。国人系居住在郊内的周代贵族,野人系居住在郊外之野的被征服的商人部落。只有国人才享有当兵的权力,野人不得当兵,但要担负极其繁重的军需、劳役,如大量

    486字 175
  • 副倅

    西周时期的预备役兵员。亦称“游倅”。见“西周军制”。

    28字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