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庙
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孝经·丧亲章》邢昺疏引旧解:“宗、尊也,庙,貌也。享祭宗庙,见先祖之尊貌也。”它的出现,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殷商时期,宗庙制度已相当复杂,仅甲骨卜辞中现已知道的宗庙名称, 便有“宗”、“升”、“家”、“室”、“亚”等多种。周代则更加完善,《礼记·王制》记载的当时庙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秦汉以后,基本沿用周制而略有损益。但大夫以下仅称家庙。宗庙之礼,体现了人类的祖先崇拜;而宗庙制度,则是祭祖礼制的集中反映。另, ...... (共306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