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传统语言学

古韵

分类:传统语言学2504字

音韵学术语。①泛指古代汉语韵部。②特指上古汉语韵部,与之相应,“今韵”指中古汉语韵部。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联《诗经》韵字,归纳韵部,如《周南·关雎》一、二章的韵字是“鸠、洲、逑、流、求”,《邶风·柏舟》一章的韵字是“舟、流、忧、游”,就可以通过“流”字将“鸠、洲、逑、流、求、舟、忧、游”等字系联起来,穷尽《诗经》,就可归纳成若干个韵部;然后根据谐声关系,扩大韵部范围,如“逑”, ......     (共2504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传统语言学

    国故论衡

    小学著作。清末民国初章炳麟撰。《国故论衡》3卷,上卷专论小学。上卷凡11篇,其中《成均图》、《二十三部音准》、《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语言缘起说》、《转注假借说》5篇最重要。《成均图》阐述章氏古韵23

    1395字 56
  • 传统语言学

    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术语。指表示中古声母系统的36个代表字。唐末僧人守温创造30字字母,后人又增加6个,成为三十六字母,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

    325字 78
  • 传统语言学

    诗韵析

    音韵学著作。清汪烜撰。汪氏字灿人,新安(安徽歙县)人。书成于雍正元年(1723)。此书卷首载“论音”及韵总图,卷末论作诗之法,正文按《诗韵》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分为五卷,仿《韵法直图》分32母(

    384字 53
  • 传统语言学

    双声叠韵—贯图

    音韵学著作。清丁显撰。丁氏是江苏淮安人。书成于同治三年(1864)。此书推崇方以智的音学理论,在韵图的组织、分韵列字上多用其说、书中分声母为21类,每一类又分为粗、细两种音。21声母分属九音(顎声、舌头

    297字 26
  • 传统语言学

    四声

    音韵学术语。四种声调的总称。中古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平、上、去、入,现代汉语普通话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古的平上去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以下简称“普通话”)阴阳上去都是以音节的音高变化为区别

    560字 28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