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面符号、单形符号和晶带、晶棱符号
1. 晶面符号
晶面符号,简称面号,是用晶面在3个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用小括号括起来表示晶面相对位置。这种表示方法由1839年英国米勒(Miller W H)创立,所以称“米勒符号”。以图2-7-4为例,晶面ABC在3个晶轴的截距分别为OA=1a,OB=1b,OC=1c,其截距系数的倒数比为1/1∶1/1∶1/1=1∶1∶1,去掉比号,以小括号括起,即为(111),此即ABC晶面的米勒符号。又如图2-7-4中的ANM晶面,在3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OA=1a,ON=4/3b,OM=2c,其倒数比为1/1∶1/(4/3)∶1/2,通分化简后得米勒符号为(432)。4、3、2称为ANM晶面在X、Y、Z轴上的晶面指数,米勒符号的一般式可写作(hkl),其晶面指数按X、Y、Z轴顺次排列。三方晶系和 ...... (共2949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