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造大清銅幣
清代機製銅幣。鑄於光緒三十二年至宣統三年(1906~1911)。紅銅。幣值有十文、二十文兩種,二十文至今只有拓片存世,未見實物。十文鑄造量巨大,流通全國。正面上緣由左至右鎸滿文“光緒年造”,兩側干支紀年。珠圈中間“大清銅幣”,正中小圓臺上陰刻廣東省簡稱“粵”字。下緣鎸面值“當制錢十文”。背龍爲大清龍,上緣鎸“光緒年造”。下緣鎸英文幣名“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國銅幣)。正面根據干支紀年不同,有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四種版式,其中光緒年和宣統年有面、背混配版,稀少。一般直徑28.2~28.5、厚1.7~1.8毫米,重7.2~7.6克。
圖0031 “清”字細膩,中豎曲。通稱 ...... (共418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