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孔子对现实采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具有“凡民有丧,匐匍以救之”的精神。中庸是他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又谓之“中行”、“中道”。这种立身行事的原则要求人人在处理事务时,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论语》说:“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在他看来,“过”和“不及”都不好,都偏离中道。
孔子力求使人的行为符合中庸之道,为此他主张对性格过于进取的人加以遏制,对性格谦退的人加以促进。据《论语》载,孔子弟子子路、冉有都曾问孔子:听到应当 ...... (共685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