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一)
分类:中国地域文化140字
古老的中华民族,最早迎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它历经数千年迭宕起伏、千折百回的发展,从殷墟的甲骨文,到秦陵的兵马俑;从马王堆的竹简,到康梁的“大同书”;从孔子、孟子到老子、墨子;从佛教、道教到基督教、伊斯兰教……炎黄子孙建造起了丰富多采、灿烂辉煌的文化殿堂 ...... (共140字) [阅读本文]>>
古老的中华民族,最早迎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它历经数千年迭宕起伏、千折百回的发展,从殷墟的甲骨文,到秦陵的兵马俑;从马王堆的竹简,到康梁的“大同书”;从孔子、孟子到老子、墨子;从佛教、道教到基督教、伊斯兰教……炎黄子孙建造起了丰富多采、灿烂辉煌的文化殿堂 ...... (共140字) [阅读本文]>>
以江汉平原为腹地的长江流域中游地区。以其丰富的文化蕴藏不仅于先秦之时孕育了特点鲜明的楚诸侯国乐舞艺术,而且降于秦汉、迄于现今,保存、发展着楚乐舞文化,使曾作为历史范畴的先秦楚国乐舞艺术,成为具有独自风
与《吕氏春秋》所记载的南音之始颇有巧合的是,古代巫舞中特有的舞步、至今仍遗存在民间祭祀乐舞(包括道教做道场时的宗教乐舞)中的舞步——禹步亦与大禹治水联系在一起。“巫步多禹”(《荀子·非相篇》),相传大
西侯度文化是本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①遗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附近,西濒黄河。这种文化的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②初步测定,其年代为距今约180万年,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遗存。西侯
匼河文化是1957年发现的。①遗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匼河村一带,在西侯度遗址西南约3.5公里处。整个遗址由11个地点组成,分布在中条山西南麓的黄河东岸,南北延伸达13.5公里,规模较大。匼河文化属于早期旧
许家窑文化是1974年发现的。①遗址位于大同盆地的东部,在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和河北省阳原县侯家窑村之间,范围较大。许家窑文化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或晚更新世初,据铀系法断代②测定,年代为距今10万年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