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者何必不然
传统的美学与文艺学于文学的创造只看到作家和作品,而往往忽视读者的积极作用,这是片面的。作品的价值和地位恰恰是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品实际有待于读者能动地接受,而这个过程是积极的、主动的、再创造的。接受美学的这种观点,不仅可以解释一些作家作品(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何以取湮当代,而在数百年后却被重新发现,身价与日俱增的现象;而且也为赏析的创造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从另一角度看,在创作中,作家受潜意识的支配,往往使一些他未曾清楚意识到的深层的思想情感,通过文学形象或诗歌意象流露出来,故“形象大于思想,”是文艺 ...... (共3677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