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的符号
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1729—1781)在其名著《拉奥孔》(1766)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指诗用来摹仿的媒介,即语言文字。莱辛认为,诗与画都是摹仿艺术,但因各自所用的媒介与手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符号系统。绘画用在空间中的形状和颜色来摹仿,是自然的符号;诗歌用在时间中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来摹仿,是人为的符号。自然的符号可以同时并陈,适合于摹仿物体;人为的符号则先后相续,适合于摹仿动作。这是一层意思。后来莱辛在给德国批评家尼柯莱的信中,对此作了修正,认为这样把自然的符号与人为的符号截然分开并不妥当。存在于空间中的绘画符号,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存在于时 ...... (共580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