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
分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179字
秦汉时,掌管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周勃、灌婴和周亚夫等西汉名将都曾身居此职。光武帝刘秀统治时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管军队的太尉名同实异。魏晋以后,太尉作为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一,虽然位居极品,但实权甚少。隋唐以后,逐渐演化成优宠宰相,多为对亲王、贵族和功臣的加官虚衔而无实权,或用作对武将的尊称。至明代太尉被废除 ...... (共179字) [阅读本文]>>
秦汉时,掌管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周勃、灌婴和周亚夫等西汉名将都曾身居此职。光武帝刘秀统治时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管军队的太尉名同实异。魏晋以后,太尉作为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一,虽然位居极品,但实权甚少。隋唐以后,逐渐演化成优宠宰相,多为对亲王、贵族和功臣的加官虚衔而无实权,或用作对武将的尊称。至明代太尉被废除 ...... (共179字) [阅读本文]>>
封建君主国家的最高首脑。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初令丞相、御史大夫议帝号,王绾、李斯等人根据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决定称为皇帝。还规定了一整套制度。即命为“制
中国封建社会主管最高行政事务的百官之长,他的职责是辅助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源于战国,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汉承秦制,如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历代所使用的名称有变化,如西汉末改为大
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长官,为九卿之一。汉代曾改名为大理。廷尉职掌天下刑狱,每年全国断狱总数量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地方州郡的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经常派员到地方处理某些要案。此外,廷尉根据诏令,
中国古代学官的通称。始于战国,秦始皇时有博士70人,六艺、诸子、诗赋等皆立博士,汉代诸子百家都有博士。博士的职务,原为通古今,备皇帝顾问,掌握《诗》、《书》、百家语,教授弟子,兼议典礼政事,西汉时还奉使
汉末三国时形成的军事职称,后又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代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以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矢节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从此开始有都督称号。魏晋南北朝以都督中外诸军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