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五节 展望

分类:心电图基础理论758字

20年前,当心脏超声、CT、MRI和冠状动脉介入学先后创建时,曾有不少学者提出心电图的作用在下降,已没有发展前途。就是在这种错误判断的影响下,本来早就应该成立的中华心电学分会及《中华心电学杂志》,至今仍未能成为现实。这是中国心电学术界的遗憾。时代在前进,科学技术在发展,中华心电学分会总有一天会成立,《中华心电学杂志》总有一天会创刊。

心电图的作用是在下降吗?不,在国际上它正朝着12导联同步心电图学、运动心电图学、动态心电图学、心向量学、监测心电学、介入心电学、心电仪器工程学、心电图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等大型综合性心电学科飞速发展。

今后若干年,心电 ......     (共758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一节 P波

    P波代表右房、左房和房间隔在除极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又称心房除极波,正常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最先引起右房上部除极,在重复出现的一组心电波形中,最先出现的就是P波。P波起点代表窦性激动传至右心房并开始除

    679字 86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三节 P-R间期

    12导联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上,P波最早出现的导联为P波起点,QRS波群出现最早的导联为QRS起点,P波起点到QRS起点的时间为P-R间期(P-Q间期通常不在同一个导联上)。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激

    343字 107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四节 P-R段(P-Q段)

    P波终点自QRS波群起点的一段线段称为P-R段。希氏束电图显示激动通过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至心室的时间。激动通过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心室之前,这段传导组织产生的电位极其微弱,不能在体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

    418字 86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五节 QRS波群

    QRS波群(QRS波)代表室间隔、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又称心室除极波)。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QRS向量相互综合抵消以后,仍保持较大的电位,心室除极波比心房除极波更为高大。

    710字 84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七节 ST段

    心室除极结束至心室开始复极的一段线段,称为ST段。正常人ST段位于基线上。胸壁导联可有轻度抬高,特别是QRS波振幅较大者,ST段抬高更明显。一般上斜型抬高不超过0.20mV。ST段可有轻度下降,但不应

    534字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