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 > 简明中医

牵牛子

分类:简明中医295字

中药名。出《雷公炮炙论》。别名黑丑、白丑、二丑。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或圆叶牵牛P.pur-purea(L.)Voigt的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苦、辛,寒,有毒。入肺、肾、大肠经。泻下,逐水,祛痰,杀虫。治水肿,腹水,二便不利,脚气,痰饮咳喘,虫积腹痛。研末(取头末)吞:1~2克;煎服:3~6克。孕妇忌服。切勿与巴豆同用。本品含牵牛子甙、没食子酸、裸麦角碱等。未成熟种子含多种赤霉素及多种赤霉素葡萄糖甙。水、醇浸剂对小鼠皆有泻下作用,主要由于牵牛子甙在肠内分解后,刺激肠道,引起腹泻。但煎剂则失去致泻能力。对蛔虫和绦虫有杀灭作用 ......     (共295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简明中医

    头风白屑

    即白屑风。见该条。头针刺激区定位及主治作用表名称定位主治运动区下肢、躯干区以前后正中线(眉间和枕外粗隆顶点下缘的连线)中点后0.5公分(约同身寸的1/4)处为上点,眉枕线(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

    1271字 73
  • 简明中医

    耳针疗法

    针刺耳廓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时,将针快速刺入选定的穴位,捻转数秒钟,留针30~60分钟,其间可运针数次。亦可行埋针法。本法适应范围很广,对于疼痛性疾病效果更好。除针刺外,还可施行注射小量药物、按

    438字 82
  • 简明中医

    面针疗法

    针刺面部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在《灵枢·五色》所载面部望诊部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针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每隔5~10分钟捻转一次,亦可用皮内埋针法。一般常见病症均可取其相应穴位治疗。面针

    953字 99
  • 简明中医

    鼻针疗法

    针刺鼻部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的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每隔5~10分钟捻转一次,亦可用皮内埋针法。本法适应范围很广,一般常见病症均可取其相应穴位治疗,如胃痛取脾胃穴,肝区痛取肝、胆穴等。因鼻

    719字 112
  • 一纪

    古代记年单位。《素问·天元纪大论》:“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因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故一纪相当于三十年。

    51字 155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