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银两制度定型
分类:钱币收藏701字
自明代后期起,纹银成色呈不断走低的态势,再加上各地使用习惯不同,形成银货币(清代统称为“宝银”)的名称、成色各不相同。据货币史专家张家骧调查,各省通用的不同成色的宝银共计有104种。实际交易中,各种宝银的计价、换算十分繁复。为此需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依据这个标准,对不同成色的银锭、银块,分别确定升水或贴水的数额或比例。康熙年间(1662—1722年),清政府确定纹银的标准成色为935.374‰,即每千两纹银含有935.374两纯银。习惯上每百两纹银须升水6两,才相当于足银。这就是所谓的虚银两制度。以后,虚银两制又从纹银演化为营口炉银、汉口洋例银、天津行化银、北京 ...... (共701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