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物 > 江苏历代名人

饥寒交迫转法国

分类:江苏历代名人2214字

刘半农喜欢英国的图书馆,喜欢自己就读的学校。听课、进实验室、向专家和教授请教,成了他度日维艰、思乡若渴之时莫大的慰藉。可是,经济上的困境使他一家实在难以支撑下去。他萌生了转学法国的念头。法国的费用比英国低一半,如果在英国每年用两千元,法国一千就够了,而且过得比英国还舒服。1921年5月6日,被北京大学派遣赴欧考察的蔡元培到达伦敦,刘半农汇报了自己转学的计划,得到蔡元培的赞同。6月刘半农举家赴法国,进入巴黎大学。在英国,刘半农学习语音学原理,到法国后改学实验语音学。

巴黎大学是世界著名大学,巴黎也拥有世界最著名的图书馆,这些都不弱于伦敦。最 ......     (共2214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江苏历代名人

    开篇 刘半农———闪耀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星辰

    江阴市区西部,有一条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人民路,到中段与西横街的交叉路口,突然被一幢矮矮的老屋一分为二。老屋规模不大,是典型的清末江南民居,白墙黑瓦,普普通通,谈不上什么突出的建筑特色。初来乍到的人很

    789字 137
  • 江苏历代名人

    童蒙养正好家风

    刘家世代居住在江阴县城内西横街。与其家不足百米之遥,高耸着一座千年古塔———兴国塔。1925年,直奉军阀混战,古塔被炮弹打掉了半个塔尖,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杆倒竖着的自来水笔,笔尖正好对准刘家庭院。当时

    4434字 143
  • 江苏历代名人

    旧形式下新婚姻

    1934年刘半农所做打油诗里有一句“猛忆结婚头戴顶”,回忆了20多年前他结婚时的情形。1910年6月初,刘半农母亲病危,根据当地习俗,家里要求长子半农结婚冲喜。未婚妻朱惠,小字蕙英,1888年阴历10

    2433字 151
  • 江苏历代名人

    卖文为生名鹊起

    刘半农初到上海,应《演说报》之聘当了编辑。不久,进入专演新剧的开明话剧社兼职。他翻译并编写的《好事多磨》,演出后受到好评,剧本还在《中华民报》上连载了一年多。他也登台演过戏。一次演出,演员们都忙着扮戏

    8326字 143
  • 江苏历代名人

    初到北大展宏图

    1917年春节前,刘半农携妻女离开上海返回江阴,有资料说是养病①,住了一段时间。他原先在上海或北京,靠编辑、上课、在鸳蝴派的刊物上发稿,已经能维持妻女的生活,返回江阴后虽然也忙着写作、翻译,除了给《新

    4718字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