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荷已露尖尖角
1901年,11岁的刘半农到翰墨林小学就读。他本就聪慧过人,又开蒙较早,兼之勤奋好学,成绩骄人,尤以国文、英语最为出色。父亲还在家里对儿子辅以国学课程,使他们在经史和古典诗词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半农爱读书,且有自己的见解。有一次,国文教师杨绳武出题《论孟尝君》。同学们都按照传统的看法,在文中推崇孟尝君爱才,为“得士”之主,刘半农则反问:“岂有鸡鸣狗盗之雄出入其门而谓‘得士’乎?”①这显然是读过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
孟尝君传 ...... (共1250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