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嘉兴蚕桑史

第三节 隋唐至宋元

分类:嘉兴蚕桑史1874字

隋代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全国统一。南北蚕桑技术进一步融合,这为唐代的蚕桑繁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隋政府规定:凡结婚之户,年纳赋绢1匹、绵8两,单丁和奴役减半。这一举措客观上促进了杭嘉湖地区蚕桑生产的发展。

唐、五代十国、宋时,嘉兴蚕桑生产进一步发展,唐代贡丝,宋代贡绫。《新唐书》载,唐代吴郡所属的吴、长州、嘉兴、昆山、常熟、海盐、华亭七县已有蚕丝产品上贡,具体品种为丝葛、丝绵、八蚕丝、绯绫等。618—737年,唐政府下令给丁男配以20亩永业田,每年缴纳绫绢④各2丈、绵3两。 这一举措保证和促进了嘉兴蚕桑业的快速发展,使嘉兴丝绵远近闻名。中唐时 ......     (共1874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嘉兴蚕桑史

    三、养蚕之法

    (一)蚕室蚕具蚕室选择、布置。养蚕是很忙碌、很劳累的活,需要细致入微的照料。嘉兴地区有“伺候舍母娘像饲蚕宝宝一样”“舍母娘吃饭像蚕宝宝吃桑叶一样”之说。“舍母娘”为嘉兴地区对尚在月子中的产妇的称呼。按

    9123字 28
  • 嘉兴蚕桑史

    一、蚕的传说及民间故事

    (一)蚕神的传说及民间故事光绪《嘉兴府志》载:“蚕神俗称曰蚕姑……一姑把蚕则叶贱;二姑把蚕则叶贵;三姑把蚕则倏贱倏贵。”清代嘉兴蚕农把蚕祭当成大事,旧时,嘉兴有些佛寺中供有蚕神塑像。有诗描述曰:“村南

    13328字 91
  • 嘉兴蚕桑史

    一、蚕桑歌谣

    嘉兴地区,蚕桑历史悠久。栽桑育蚕业兴旺发达,形成了种种与育蚕有关的习俗,并进而形成了蚕乡独具特色的蚕桑文化。现在,这些蚕桑文化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蚕乡的岁时习俗、人生礼仪习俗等都常常与蚕桑文化有

    8904字 53
  • 嘉兴蚕桑史

    二、嘉兴优越的水利条件

    (一)天然造化,历代人为共同造就的水利勃兴“浩浩其流,乃与湖连”,天然造化的畅通水系成为嘉兴桑田茂盛、农桑繁荣之保障。秦代以来历朝历代对相关水系的治理改造,为嘉兴周边水利设施锦上添花、造福一方。据《越

    2020字 50
  • 第一章 嘉兴蚕桑业的历史轨迹

    嘉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东北面,浙江省东北部。旧志称其“表里吴越,长雄浙湄”。地处江(钱塘江)、河(京杭大运河)、湖(太湖)交汇之处。具有水田种粮、旱地栽桑、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构造。地理环境优越,

    216字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