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山
西汉始名焉支山,北朝魏、隋代及清代名燕支山,唐、元、明时期复称焉支山,辽、北宋时期名胭脂山。又名删丹山、青松山、西岭。因产大黄,俗名大黄山。在山丹县东南部,永昌县西部。是河西走廊中部平原上的基岩山地,马营河与石羊河水系分水岭。东西长34 公里,南北宽20 公里,总面积680 平方公里。由寒武系砂岩、板岩、碧玉岩及下古生界花岗岩侵入体组成,加里东期褶皱成山。一般海拔3000~3500 米,主峰大黄山顶(又名百花池)海拔3976 米,高差500~100 米,山势陡峭,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山上有天然云杉松林约19 万亩,水草丰美,宜畜牧。山前是绿草如茵的大马营草滩,系久负盛名的牧 ...... (共475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