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历史上对文化的阐释
从字源上说,“文”与“化”在三千年前的卜辞中就已经出现了。文,本义是文错、文饰、纹理。文或纹,是一种自然美。不论是水纹、木纹,还是云纹、蛇纹,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逍遥游》记载越人“断发纹身”,《水浒传》描写梁山好汉史进为九纹龙,这都有美化的意思。成语有“文过饰非”,意为美化过失。古代学者甚至认为“文”的本质是一种规律,也是一种殊相。唐代李翱《李文公集·杂说》说:“日月星辰经乎天,天之文也。山川草木罗乎地,地之文也。志气语言发乎人,人之文也。志气不能塞天地,言语不能根教化,是人之文纰缪也。山崩川涸,草木枯死,是地之文裂绝也。 ...... (共687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