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滏阳河

新河县滏阳河堤

分类:滏阳河7807字

堤埝

刘公堤初以防漳,今以防滏,筑自唐开元六年。元至元二年城陷于河邑,迁今治而益恃刘堤为保障,至正间重为添筑。明初因之比岁加修,历洪武、永乐、成化、正德数朝而河不为患。嘉靖癸丑秋水溢,旧址淹没,复为堤防,自仙汪庄至侯家口,与旧堤相接。癸亥复大水,众莫能御。隆庆己亥,水涌溢尤甚。万历癸酉,林士芳来治新河,因与幕友周桀议大修堤防之计。万历四年,丙子分区布位,招工修之,计高一丈,广一丈八尺奇,长七十余里,共一万两千九百九十六丈,上自桃园下至碗庄止。丁丑年,庄桀莅任明年霖雨河决堤之少毁者,公更修补之。自后七十年间,水不为灾。至于清代顺治 ......     (共7807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河北通志稿》所载滏阳河史料

    滏阳河原名滏水。《元和志》:滏阳县本按武安县地。魏黄初间分武安,立临水县,以城临滏水而名。周武帝于此别置滏阳县,以在滏水之阳,故曰滏阳。谓之滏者《淮南子·地形篇》滏山、景山,高诱注:景山在邯郸西南,滏

    16511字 129
  • 《畿辅安澜志》所载滏阳河史料

    滏阳河本名滏水,在磁州境。《续汉书·郡国志》:邺有滏水。刘昭補注《水经》:邺西北,滏水热,故名滏口。《通典》:滏阳有滏水,隋置磁州,滏音父。《九域志·滏水图经》云:泉源奋勇如汤焉。《方舆纪要》:滏水出滏

    8858字 115
  • 《磁县县志》所载滏阳河史料

    滏阳河发源于鼓山之麓,而上流八字涧浸淫之水亦常入焉。东南行二里许与黑龙洞水汇其流。始大《魏都赋》注云:滏水出神麋山即黑龙洞水也,其水沸涌如汤在釜,隆冬不冰遂以得名。经留旺村、九龙口、路村营、东武仕等村,

    1618字 133
  • 《邯郸县志》所载滏阳河史料

    滏阳河在城东四里许,源出磁县神麋山下,按彰德志成化十一年,磁县判官张理导水北流自邯郸东过广平通直沽河。十八年,知县张梦辅令民疏之,以通舟楫,滏阳河之有舟始此。又按元世祖时,郭守敬陈水利四事。其一,谓磁县

    1574字 128
  • 《永年县志》所载滏阳河史料

    滏河即滏阳河,源出于磁州鼓山之麓,东南行二里许与黑龙洞水合,其流始大黑龙洞即神麋山也。《山海经》:神麋之山,滏水出焉。《寰宇记》:滏水源出鼓山南岩下,泉流奋涌若釜之扬汤,故以滏名之。流经州东北,又东入邯

    4174字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