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轼出任凤翔府(今属陕西)签判,其弟苏辙送他到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寄给他一首诗,题为《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和了这首诗,完全依照苏辙的原韵。
苏辙十九岁时,曾被委为渑池县主簿,但未到任便中了进士,因此他对渑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寄给哥哥的诗里就说:“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很有怀旧之情。所以苏轼此诗开头四句就发表了一段议论。
就一个人来说,或是为了谋生,或是为了读书、应举、 ...... (共1400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