奡
“奡” 是上古人名,即夏代寒浞的儿子,力气很大,为人傲慢,故“奡” 成了 “傲” 的代词。《说文》 : “奡,嫚也。” 金文、小篆和《三体石经》均把 “奡” 字写成 “” 在 “夰” 上。 而(读shǒu)是 “首”的省文, 首的甲骨文写作 “” , 即人和动物的头形; “夰” (读gāo)是“夫” 字的异写, 表示高大, 放开。 “” 在 “夰” 上, 表示人头高大顶破天。各种字形虽有不同,但基本表义相同。由此可知 “奡”是个会意字。隶书对篆书笔画作了平直处理,完全脱离了象形字的行列。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离骚》 (首句 ...... (共308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