盦
“盦” 本是古代的一种器皿,有盖,盖呈圆锥形 (见图) 。其盖与“庵” (尖顶草屋)形似。古文借假作 “庵” 字。又因有盖而引申覆盖义。金文1-5、籀文、《侯马盟书》及小篆虽字形相差较大,但主要由 “酓” 和“皿” 两部分组成。 酓是 “飮” 字的初文, 甲骨文写作 “” , 本是人俯首吐舌捧尊就饮的形象,在这里用作形符,表示盛饮食之器。“皿” 是所有器皿的代表符号,与 “酓”字组合在一起,既是 “从皿,酓声” 的形声字,也可会意“盦”是盛饮食的器皿。 隶书以小篆为依据, 写作 “” , 跨出了象形字的行列。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 ...... (共291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