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三)
1.通“”。 ,即“”,一种小船。
唐顾况《寄上兵部韩传郎奉呈李户部卢刑部杜三侍郎》诗:“公登略彴桥,况榜龍船。”注:“(龍)一作‘’。”
2.通“䮾”。
《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龍勒。”又《秋官·犬人》:“凡几珥沉辜用可也。”注:“故书‘䮾’作龍。郑司农云:‘龍’读为‘䮾’,不纯色也。”《吕氏春秋·本味》:“司之美者,青龍之匹。”青龍即青䮾。《易林·观之渐》:“御骍从龍,至于华束。”
3.通“”。 龍鵄,即“鴟”,猫头鹰。
北齐刘昼《新论·知人》:“公输之刻凤也,冠距未成,翠羽未树,人见其身者,谓之龍鵄;见其首者,名曰鴮鸅;皆訾其醜而笑其拙。”
4.通“
...... (共355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