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科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地理环境

分类:长城调查报告1154字

临洮古称狄道,位于甘肃中部,历来为控扼陇蜀的战略要地,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均因首先发现于临洮而得名。史载,周安王十八年(前384年),秦献公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是临洮建制的起始。至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两汉仍设陇西郡,郡治狄道。三国时狄道属魏。东晋十六国时,属武始郡。唐初,置临州,后置狄道郡。安史之乱后,陷入吐蕃。五代时吐蕃于此置武胜军。宋置熙州,治狄道。元、明、清均置临洮府,府治狄道。乾隆五年 (1740年),迁府治于兰州,升狄道州。民国二年 (1913年) 二月降州为县。民国 ......     (共1154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二节 战国秦长城走向及现状

    战国秦长城,起自临洮县新添镇三十里墩南坪村望儿咀,经过临洮县全境,再经过渭源、陇西、通渭、静宁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固原和彭阳县后再进入甘肃境内的镇原、环县和华池,穿越了甘肃境内8县及宁夏境内3县,长

    20435字 77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三节 壕堑、烽燧、城障

    1.壕堑此次调查共发现战国秦时期壕堑13条,部分保存较好,但多数因开荒垦地、植树造林被严重破坏。因后期诸因素对其原貌的改造,壕堑截面现多呈“U”形,少数呈“V”形。壕堑多与长城并行,位于长城内侧或外侧,

    10642字 85
  • 长城调查报告

    第四节 文化遗物

    临洮战国秦长城沿线遗物以板瓦、筒瓦残片为主,皆为轮制,多灰色,偶见红褐色。板瓦纹饰相对丰富,外部饰绳纹或弦纹,或绳纹与弦纹交错,绳纹可分为细绳纹、粗绳纹、交错绳纹;内部纹饰有方格纹、菱格纹、乳钉纹、圆圈

    2705字 74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三节 汉代壕堑、烽燧、城障

    此次调查我们由西向东进行,由于工作的需要,只调查了二十里铺至新河段的汉代长城及其附属建筑,共调查壕堑19段(包括西屯壕堑在内),烽燧27座,城障8座。1.壕堑壕堑为平地下挖而成,挖出的土抛在壕沟两侧,形

    22668字 73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二节明代壕堑、烽燧、城障

    1.壕堑此次调查的壕堑从保存状况及长城遗迹之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判断西屯壕堑修筑于汉代,沿用至明中晚期,其它几条壕堑均位于明代长城外侧,相距明长城墙体几米至几百米,应为汉代修筑,在某些地段很可能被明代沿用,

    33506字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