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百题问答》
分类:新闻传播百科92字
孙文铄、陈华编著,1988年5月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10.6万字。这是中国新闻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新闻学自学辅导丛书》之一,是一本普及中国新闻史知识的读物 ...... (共92字) [阅读本文]>>
孙文铄、陈华编著,1988年5月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10.6万字。这是中国新闻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新闻学自学辅导丛书》之一,是一本普及中国新闻史知识的读物 ...... (共92字) [阅读本文]>>
又称“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模式”。德国学者马莱茨克(Maletzke)关于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在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制约下进行传播活动的一种理论描述。1963年,马莱茨克在他所著《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
关于大众传播现实过程的一种理论描述。1957年,美国学者韦斯特利(Westley)和麦克莱恩(Maclean)在《大众传播研究的一种概念模式》一文中提出的模式。他们自称这个模式是一个概念体系,故又称“大
关于传播过程动态性的一种理论描述。与所有的社会过程一样,传播是一种环环相续而又不断变化的过程。为了尽可能从理论上准确地表述这一过程的动态性质,美国传播学者丹斯1967年在《人类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如图
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分享。传播一词是从英语Communication翻译来的。该词的本意具有通讯、传达、交流、沟通及交通等含义。其词源来自拉丁语Communis,原意为共同分享。我们在定义中加上了“人
传播学研究中关于测度新闻媒介传播内容及其结构的传通效果的指标体系。1986年,中国学者喻国明在一家内部新闻刊物上发表论文,首次提出这一理论。它把传播过程理解为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双向互动,传受双方均是传播关